PPG止步“老二” 为何阿克苏诺贝尔拒绝被收购
阿克苏诺贝尔没有与PPG进行“任何对话,也没有提议、或接受任何对话”,这是对于最近谣传 “PPG收购阿克苏”的消息最后的定论了。事实上,阿克苏诺贝尔考虑的是:为审议拆分专业化学品业务而做出战略选择。而于PPG而言,在向全球涂料“老大”的道路上制造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泡沫,又瞬间幻灭。
风起于青萍之末,多家媒体引用华尔街见闻中外媒和行业人士的各种消息,言之灼灼。加上此前有杜邦、陶氏的合并在前,让业内人士引不住多家猜想,并设想了收购的可能性。
PPG是一个容易满足业内收购幻想的“大买家”:在2000年前后完成转型之后的十年时间内, PPG大量的业务增长来自于收购和投资。2010年在中国收购百润化工;2012年收购欧洲涂料生产商帝乐公司,同年收购普锐(Spraylat)公司部分资产;2013年收购Deft公司航空涂料业务,同年,收购阿克苏诺贝尔北美建筑涂料业务。2014年收购墨西哥建筑涂料生产商Consorcio Comex, S.A. de C.V公司。2015年收购法国公司LJF(LE JOINT FRANCAIS)这家做密封胶和黏合剂的企业……PPG每年会投入全球销售额的3%用于研发,而研发又能带来新的市场份额,当发现业务有空缺时,他们就会进行收购。可以说:研发与收购,成为推动PPG业务不断转型的两股力量。
从阿克苏诺贝尔发与PPG相继公布的2016年财务报告来看,阿克苏诺贝尔的营收为141.97亿欧元(约合149.87亿美元),而PPG 148亿美元。PPG以一亿美元额差额屈居第二。一亿美元美元差距在哪里?折合在两家企业的营收里,不过四149分之一。这对PPG来说并不具备任何优势。体量相当,怎么并、怎么收都是个问题。参考当年宣伟收购威士伯的案列,再看看两家体量要到什么样的级别,才有可能完成一次并购?
当然,有人会跳出来反驳:杜邦和陶氏的合并不也是体量相当?说实话,同为全球最大的两家涂料企业,但PPG跟阿克苏诺贝尔从企业文化、业务领域等等来看,这是完全两家不同风格类型的公司。
从业务上两家各有所长:PPG以汽车漆领域见长,特别是原厂漆业务。阿克苏则在装饰漆上别树一帜,譬如知名的多乐士品牌。其实两家差异很大,重合的业务并不多。即使合并,也并不能完全做到“强强联合”,而更多的像“互补”而做大领域。这显然与两家“专业化”强化的策略有所偏差。
另外,我们别忘了这是两个美国企业之间的合作。一个来自开放的美国文化,一个植根与北欧相对沉稳的冰雪历史。眼下是荷兰将举行大选,在此之前荷兰的民族主义正在上升。同时,荷兰方面越来越警惕国内公司受到收购。横跨两国之间的政治与经济的差距,让PPG向阿克苏诺贝尔抛出的橄榄枝变成了“单方面的收购要约”,而吃瓜的群众们看到的是一股浓浓的“单相思”。
最后,让PPG沦为“单相思”的原因,阿克苏诺贝尔官方的解释是:PPG的收购建议大幅低估了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的价值……该要约的股权部分存有包括拟定组合的高杠杆风险的重大问题……将给带来重大可实现性以及时间方面的风险。
回过头来,我们看看在这场“乌龙收购”戏中阿克苏诺贝尔方面主角——专业化学品业务。目前阿克苏有三大业务:包括装饰漆、高性能涂料、专业化学品三大业务板块。据联众涂料网了解,阿克苏诺贝尔其专业化学品业务部门在2016年的销售额为48亿欧元。该业务部门拥有广泛的领先技术和化学品产品组合,服务于包括建筑,工业和消费品在内的各类终端用户。
此次,阿克苏诺贝尔一方面通过拆分,专业化学品业务将继续在各个细分市场上建立并加强其领先地位。另一方面将会更专注的持续发力在两大涂料业务板块中。
有意思的是:作为拆分工作的一部分,阿克苏诺贝尔将考虑专业化学品业务的各种替代性股权结构方案。阿克苏方面则表示包括但不限于建立一个独立的上市实体。这意味着多元化的公司在尝试专业化的重构。譬如当年拜耳母公司拆分材料业务部门,成立科思创这样一家专注于材料领域的上市企业,以期独立发展专业业务。今天阿克苏诺贝尔的此举,也让人自然联想到拜耳当年的架构路线。当然,官方出于慎重考虑,也一再表示阿克苏诺贝尔将在保证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下,考虑各个利益相关方,以此确定最终方案。
当然,作为“妇女节”后行业最大的乌龙事件,集体饮下“春药”之后,就如盛宴狂欢后满地的狼藉。
比如说,很多网站流量KPI不用愁了。听说,当天PPG和阿克苏诺贝尔的股票都涨了一涨。当然,阿克苏诺贝尔官方声明一出,其泰然处之的态度和方法,都让人叹服“毕竟这才是老大的风范”。而PPG虽然过于乌龙,但起码小小的显示了在奔向老大的路上“奋斗不止”的野心,也告诉了行业:即使不买阿克苏诺贝尔,我们也是有很多其他可以买下来的行业老三、老四、老五……老N。我们是会再当老大的!
最后,对于公关人士来说,这样的热点炒作,我们也当给点赞。